为深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近日,大同幼儿园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了一场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族东巴纸技艺为核心的文化体验活动。本次活动以“指尖非遗,点亮童趣”为主题,引领孩子们步入神秘的云南纳西族,亲身体验了一场极具文化厚度与艺术温度的手工之旅。
活动伊始,家长助教通过一幅幅充满民族风情的影像资料,为孩子们揭开了东巴纸的神秘面纱。孩子们聆听着关于东巴纸承载经文、记录历史的故事,以及东巴纸灯在纳西族人生活中象征着智慧与光明的美好寓意,眼神中充满了对未知文化的向往与好奇。

实践环节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在掌握了基本知识后,孩子们开始了自己的东巴纸灯创作。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小心翼翼地触摸着充满自然肌理的东巴纸,专注地完成剪裁、拼贴与固定等步骤。活动室内,不再是简单的嬉闹,而是一种沉浸于手工制作与文化探索的静谧与热烈。这个过程,不仅是手眼协调的锻炼,更是一次与古老文明跨越时空的“对话”。
当一盏盏独具特色的东巴纸灯被相继点亮,温暖的橘光透过质朴的纸张,在教室里晕染开一片柔和而温馨的氛围。孩子们手捧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散发着淡淡草木清香的纸灯,脸上绽放出无比自豪与喜悦的笑容。这一刻,他们手中点亮的不只是一盏灯,更是对非遗文化最初的认知与热爱。

本次东巴纸灯文化体验活动,是大同幼儿园将“非遗文化进校园”理念落到实处的生动实践。活动超越了单纯的手工制作,成功地将文化传承的种子播撒进幼儿的心田。园方表示,未来将继续挖掘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将其有机融入园本课程体系,通过更多元、更生动的形式,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成为文化传承的小小参与者,让中华文化的瑰宝在童趣的映照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