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合理地使用手机,是信息化时代人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2021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为广大中小学及幼儿园科学有效加强学生手机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指导。启东市实验幼儿园把手机使用管理作为对学前儿童及家长开展教育的契机,以“健康”“合理”为宗旨,以“倾听”“引导”为抓手,理思路、寻方法、解困惑,让孩子更好地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同时避免过度使用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倾听对话,尽心“理”万机
1.专项调研,了解手机使用学前儿童现状。许多学龄前儿童早早接触、使用或拥有了手机、平板电脑、儿童手表等移动终端。对此,启东市实验幼儿园面向全园幼儿家庭展开抽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85份。调查显示,我园93%的学前儿童已经开始接触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拥有自己专属手机或电子设备的,占到22.08%。其中,有68.47%的幼儿会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看动画片,41.18%的孩子会用手机刷短视频,上在线网课的占19.54%、学习手工制作占18.84%、打游戏占17.6%,可以看出,手机等移动终端为学龄前儿童的娱乐生活提供了便利。在调研中,不少家长谈及孩子使用手机时间过长的问题。从数据来看,在孩子中,各类移动终端每天使用总时长能控制在30分钟以内的占到52.92%,30-60分钟的占到31.04%,超过60分钟的占到9.17%。在享受愉悦便利的同时,更面临着视力下降、网络依赖与不良信息侵蚀等问题。
2.访谈家长,知晓手机使用家庭教养态度。老师们走进幼儿家庭,细致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体质健康、兴趣爱好及家庭教育环境等情况,增进园所与家庭相互间的沟通与了解,并对孩子在家中的手机使用情况进行重点访谈了解,比如孩子经常浏览或使用的APP软件、屏幕时间管理、问题与困惑、教育与指导等,形成《实验幼儿园学生手机管理档案》;学期中,邀请各班家委会、家长志愿者进园观摩半日活动,围绕“学前儿童手机使用”这一话题交流分享育儿心得。
3.倾听幼儿,捕捉手机使用儿童内心想法。21世纪是网络和科技的时代,所有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孩子,都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从出生伊始就面临着挑战——既要用好这些网络设备,又要能够在网络的丛林中保持独立的自我,不能迷失方向。实验幼儿园以课程游戏化为抓手,通过晨谈活动、班会活动、一对一倾听等多种形式,以“手机”为话题进行师幼互动交流,倾听孩子关于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想法,“你为什么喜欢玩手机?”“你喜欢玩手机里的哪些内容?”“除了玩手机,你还喜欢玩什么?”等等,走近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为手机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和方向。
二、德育润心,匠心“转”良机
幼儿园积极探索“拿得起、放得下”手机管理工作模式,合理引导和教育,多元多途,让孩子们从手机中走出来,动起来。
1.精彩户外,让手机里的游戏走出来。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引,立足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将“热爱运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积极参与,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建构经验,提高全面发展能力”作为幼儿健康教育目标,坚持落实每日“户外体锻一小时”。把手机里有趣的游戏搬到户外,通过情境创设和形式多样的趣味体育游戏,创设钻爬区、平衡跳跃区、走跑体能区等项目,将走、跑、跳、钻、爬、平衡等基本动作融入其中,让幼儿在运动中发展良好的身体素质,拥有健康快乐的良好情绪,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2.出彩思政,让手机中的故事活起来。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听故事,我们就在“三有思政课”中,寻找“了不起”的人物、故事,白衣天使、军人、宇航员、科学家到社区工作者,消防员……各行各业,丰富多彩,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有故事的思政课”中,邀请医护工作者、启东好人、劳模等走进幼儿园,以故事讲述、现场人物访谈、微宣讲等形式,讲述时代与人生的故事,培植幼儿的家国情怀;“有风景的思政课”中,充分挖掘园外德育资源,带领孩子们走进启东好人园、宪法公园、抗战胜利纪念地、顾明元纪念馆等,将启东的历史讲给孩子们听。幼儿园还积极开展“亲子播种团”研学实践、线上微视频展播等活动,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为学前儿童健康成长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3.多彩陪伴,让手机外的生活亮起来。其实孩子更希望和爸爸妈妈玩游戏、和同伴玩游戏,有互动、有交流,只不过平时爸爸妈妈工作比较忙,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较多,可以一起玩耍的人比较少,只能通过手机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因而我们倡议,父母只要有时间,就要多带孩子出去玩,一定要走出室内,参加户外活动。逛公园、跑步、跳绳、打篮球……还可以在家一起动手做家务、一起玩桌面游戏如五子棋等。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只是智能屏幕制约了孩子本有的活泼和玩耍。电子产品给孩子带来的快乐是暂时而非持久的,更不是发自内心的那种快乐。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变多了,自然手机对孩子的吸引力也不会那么大了。
三、家园共育,暖心投“妙”机
1.从一些小约定开始。孩子年龄小,自律能力较弱,老师们就在活动中,召集班上的孩子共同制定幼儿认可的手机使用规则,比如什么时间可以玩手机、一次可以玩多久、可以玩哪些内容等,明确具体规则,引导幼儿用绘画表征的方式画出“我们的约定”,并督促遵守,当孩子遵守约定时,及时给予鼓励,巩固自律行为,逐步形成习惯。在家庭里,倡议家长跟孩子一起制定“公约”,明确手机“禁区”。比如,手机不上饭桌、手机不上床、手机不进卫生间、与人沟通时不看手机……既然是公约,那便意味着适用于全家人,大家一起遵守。若还有其他的禁区,也可以跟孩子商量着提出。
2.从一些小行动出发。倡议家庭设立家庭无手机日,例如每周日,全家成员都不使用手机。这一天,家长可以组织家庭成员一起进行户外活动或家庭内部的互动游戏等活动,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感受到没有手机也能度过充实愉快的时光,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心理,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增强家庭凝聚力,同时为孩子树立榜样,让他们认识到手机并非生活的必需品。
3.用一些小经验引领。幼儿园定制发布《东疆好爸妈成长手册》,以“路线图”式的图文,将“会沟通、会劳动、会运动、会阅读、会生活”五个方面的成长计划菜单化,让家长在引导实践中养成优质陪伴的习惯。打造家长积分制网络学习平台,不定期推出心理健康量表,帮助他们及时调整育儿节奏,引导他们成为身心健康的东疆好爸妈。依托“365+工程家长学校”,以“打造智慧父母,让家庭教育无痕更有心”为宗旨开展系列活动,进一步发挥家庭教育在3-6岁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积极构建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育人格局。定期组织“智慧父母大讲堂”“智慧父母大家谈”活动,邀请知名的家庭教育专家给班主任、家庭教育骨干教师进行专业的指导,给广大的家长带来家庭教育智慧和经验。
当下,让孩子学会正确使用和管理手机,将来走上社会才有可能在面对新工具、新事物时做到正确驾驭、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