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疆杏坛·德苑馨香”之“手机管理”专项行动 | 百杏中学基于“扩优提质”手机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5/01/02 10:38:05 浏览次数: 字体:[ ]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初中生使用手机的现象日益普遍,这既带来了便利,也引发了诸多教育管理问题。为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学校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手机管理工作,现将相关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全面调研,现状反馈

学校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分层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没有手机。在拥有手机的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在1小时以内。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一般为晚上睡觉前以及周末,主要用于查阅学习资料、社交和娱乐等。这表明,手机在部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基于以上调查发现,学生手机使用率相对较低,但过度使用手机的现象也大有存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引发了家长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并且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手机使用缺乏明确的管控,这可能导致学生自控力不足,影响学习和生活的平衡,故学校需要对学生及家长进行一定的引导,帮助他们科学对待手机的使用。

二、扩优提质,长效管理

1.深化制度建设。学校制定并完善了校园手机管理制度,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原则上不得携带和使用手机。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向班主任提交书面申请,注明使用原因、时间段等信息,并且进校后将手机交由班主任统一保管,放学时再领取。在校期间,如家长遇急事需与孩子联系,可通过老师进行沟通。

2.加强宣传教育。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倡议书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如影响学习成绩、危害身体健康、引发网络诈骗风险等,引导学生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意识,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理想,自觉抵制手机的不良诱惑。学校还开展了“合理使用手机,健康快乐成长”的专题活动,介绍了如何利用手机进行有益学习、培养自律能力等内容,提升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基于他们合理安排手机使用时间,避免过度沉迷。

3.密切家校合作。班主任与家长保持沟通,通过家长会、班级微信群等渠道,向家长传达学校手机管理的规定及意义,引导家长在家做好监督,控制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长与场合;倡导家长以身作则,减少在孩子面前过度使用手机的行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4.积极开展自能管理活动。从早读的实施,到行走之礼的养成、课桌书包的收纳、讲义学案的整理,再到环保意识的培养,学校从多个角度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修养,最终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成长。

5.举办丰富多样化的活动。学校积极开展了主题式体活课,如班级拔河擂台赛、趣味袋鼠跳接力赛等,磨练学生意志,展示班级团队精神;布置了多样化项目式作业,如英语口语配音、《新海贝报》作文小练笔、社会实践活动之“寻找美丽”——照片里的故事、家乡的大桥、对冰箱中热环境分布的调查等;开放了团队活动室、图书馆等场所,供学生举行活动、查阅学习资料和进行课外阅读。学校以各类文体活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锻炼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6.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校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因手机使用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例如,对于因手机使用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的学生,学校为其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调整心态、缓解压力。

三、深耕管理,共育成长

1.优化管理细节。学校安排值日老师及学生干部在课间、午休等时段检查手机使用情况,发现违规及时提醒并记录。针对个别违规使用手机较为严重的学生,建立一对一帮扶档案,联合心理教师、班主任、家长共同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帮助其改正不良习惯。

2.完善设施建设。在校园内设置公共电话,方便学生在有紧急通讯需求时使用。

3.深化家校共育。定期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参与校园管理,实地感受手机管理成效;举办家长学校培训活动,邀请教育专家为家长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特别是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协商手机使用问题,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共同助力学生成长。

4.拓展教育资源。开发与手机使用管理相关的校本课程,将手机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信息检索能力,系统地教导学生如何辨别网络信息真伪、保护个人隐私、利用网络资源提升学习等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信息时代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

初中生手机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与美好未来,学校将不断探索创新,优化管理策略,让电子产品真正成为助力学生成长的得力工具,开启他们知识探索与个性发展的精彩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