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疆杏坛·德苑馨香”之“手机管理”专项行动 | 启东市汇龙中学落实“手机管理”工作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4/12/30 16:56:17 浏览次数: 字体:[ ]

“手机管理”是“双减”工作的具体抓手,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为切实提升育人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就手机管理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并就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采取了相应举措。相关规定要求正逐步落地,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全面调研,了解现状

手机对高中生健康成长弊大于利。他们可能沉迷游戏、网络赌博、网络诈骗、色情信息、网络暴力等。过度使用手机,长期通过网络与外界交流,会让学生在人际交往出现问题,从而诱发心理问题。更深层次的影响是大数据、算法的快速发展,高中生被算法算计,被推送的是日常关注的游戏、玄幻、追星之类的信息,从而陷入信息茧房,潜移默化中固化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扼杀创新创造力的生成,进而影响正确价值取向的形成。厘清手机对高中生成长的利弊是开展手机管理工作的逻辑起点。

根据教育部有关手机管理通知中“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探索使用具备通话功能的电子学生证或提供其他家长便捷联系学生的途径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的要求,学校寄宿生在校期间联系家长通过智能学生证。一类为插卡式,需要在固定公用电话使用。另一类智能学生证使用可不受时空限制,但学们要求学生只能在在固定场所(宿舍区)固定时段(中午11:30-12:00,晚上10:00-11:00)使用。

为全面掌握走读生手机使用情况,学校对全体走读生家长做了一个手机使用情况线上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较为复杂。实践中一部分学生能合理使用手机,主要是用来查阅学习资料,这有助于他们巩固知识、拓宽学习渠道。也有学生用手机和家人联系,分享自己在学校的情况,缓解学习压力。然而,部分学生容易受到手机娱乐功能的诱惑,如玩游戏、看小说、刷短视频等,这会导致他们浪费时间,影响睡眠,进而对第二天的学习状态产生负面影响。并且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过度沉迷于手机社交,忽略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处理和学习任务的完成。

二、精细管控,助力成长

针对上述问题,学校积极发动多元主体参与,精准施策。

1.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建设。2021年1月15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早在2019年3月份学校就制订了《启东市汇龙中学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手机规定》,以遏制当时过度使用手机的风气,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住宿学生晚寝的质量,构建和谐的校园生活。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相关通知后,学们又根据通知精神制定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习生活实际的手机管理实施方案,做到“五个明确”:一明确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的条件;二明确手机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三明确学生在校期间与家长便捷联系的公共通道;四明确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监督管理的教育职责;五明确对违规学生的惩戒办法。

2.多维度正向引导激励。学校以向学生及家长广泛倡议、签订承诺书、召开主题班会、学生民主制订班级手机使用公约等形式引导学生和家长理性规范使用手机。学校要求:原则上学生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在校期间,如家长遇急事需与孩子联系,可通过老师进行沟通。

3.家校同行,协同发力。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家的手机使用情况,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使用手机,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要求家长一是加强监督,有效管理,呼吁广大家长积极行动,监管孩子在家使用手机情况,合理约定、限制手机使用时长。配合督促孩子不把手机带入校园,并积极与学校沟通,共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二是积极沟通,高效陪伴,家长要营造和美家庭氛围,关注孩子心理健康,观察孩子的情绪动态,积极化解各种心理问题。家长多陪伴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增进亲子之情,防止孩子因为情感缺失、缺少陪伴等原因而沉迷手机。三是培养兴趣,健康发展。寻找一些能够替代手机的活动,如阅读纸质书籍、参与体育健身项目、与家人朋友面对面交流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预防孩子沉迷手机,也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存在感、成就感,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三、守护专注,呼应时代

对于高中生使用手机的问题,不仅是简单管控的问题。学校结合高中生身心特点和思维培养规律,探索高中生使用手机,赋能创新创造力培养,这也是呼应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战略的需要。利用手机提供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I技术环境,助力高中学生个性化学习、探究和实践,探索高中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性、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智能手机时代诞生了一系列工具,搜索工具、学习工具等为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便利,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当代青少年作为“数字原住民”,面对新产品、新技术常常是无师自通,有成年人不具备的灵敏性。手机上有大量的学习软件,例如在线课程平台,里面的前沿知识课程可以拓宽学生视野。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新领域的知识能启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各种创意分享的社交媒体和网站也能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创意理念,如设计创新、科技发明等内容,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学校将创设丰富多样、多元开放、有机高效的教学生态,助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落实“手机管理”政策是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常态化工作,学校将结合实际,在实践中不断落实、反思、优化举措,完善手机管理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优化学习环境,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