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核心,立足幼儿“前运算阶段”思维直观性、具体性的心理特点,构建“生活渗透、游戏体验、家园协同”的三维德育体系。以“蹲下来看孩子站起来看世界”为内核,将“七彩家园新父母学校”作为特色载体,聚焦幼儿道德认知、情感体验与行为习惯养成,通过生活化、情境化的德育活动,联动家庭形成教育合力,为幼儿终生幸福奠基。
二、工作目标
幼儿发展目标:95%以上幼儿能掌握基本文明礼仪,如问好、分享、谦让,85%以上幼儿形成规则意识与合作精神,初步建立对家庭、集体的归属感。
教师发展目标:实现德育培训全覆盖,教师100%掌握情境教学、行为引导等5项核心德育技能,打造3-5名德育骨干教师;100%教师具备“七彩家园新父母学校”活动组织与指导能力。
家园共育目标:依托“七彩家园新父母学校”,家长德育参与率达95%以上,构建“分层课程、特色活动、精准沟通”的立体化共育网络,形成家园协同育人品牌。
三、重点工作任务
(一)构建分层德育内容体系
根据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差异化内容,同步融入“七彩家园新父母学校”亲子共育要点:
小班(3-4岁):侧重生活习惯养成,通过“我的小手真能干”系列活动,培养独立进餐、穿脱衣物等自理能力;结合各主题绘本开展亲子共读活动,由“七彩家园新父母学校”提供共读指导手册,引导家长在家延伸分享教育。
中班(4-5岁):强化规则与情感教育,开展“班级小值日生”活动,渗透责任意识;“七彩家园新父母学校”同步开设“家庭规则建立”微课程,指导家长通过“家庭任务卡”,在家实践责任教育。
大班(5-6岁):深化社会责任感,组织“社区小小志愿者”行动,如公园垃圾清理、养老院慰问;“七彩家园新父母学校”牵头组建“亲子志愿队”,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社区服务,通过“志愿成长手册”记录实践过程,强化责任认知。
(二)创新德育实施途径
1.日常渗透机制
例如渗透“珍惜粮食”教育,园内可在餐前环节通过观察农民伯伯劳作视频、制作“光盘小明星”贴纸;而“七彩家园新父母学校”同步发起“家庭光盘行动”,鼓励家长拍摄幼儿节约用餐照片,在班级群分享,形成家园联动监督。
过渡环节融入礼仪教育,如排队洗手时播放《礼貌拍手歌》;“七彩家园新父母学校”推送“家庭礼仪小游戏”,指导家长在家巩固礼仪习惯。
2主题活动设计
秋季核心主题:爱的初体验
联动内容:开设“爱的表达”第一课,邀请家长分享亲子互动故事。
冬季核心主题:规则伴成长
联动内容:开展“家庭规则制定”研讨活动,指导家长与幼儿共同制定“家庭公约”;组织“亲子交通安全体验日”。
春季核心主题:责任在心中
联动内容:组建“亲子护绿队”,亲子认养班级绿植;开展亲子环保作品展,增强环保意识。
夏季核心主题:感恩在心中
联动内容的开展“感恩教育亲子课堂”,指导家长通过“感恩任务卡”,深化情感联结;毕业季组织“亲子感恩仪式”。
3.环境育人建设
阅读角创设“德育故事墙”,每月更新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绘本;同步设置“七彩亲子故事角”,展示“新父母学校”亲子共读优秀作品。
各班级、公共区域打造“情绪角”,提供情绪卡片、解压玩具;“七彩家园新父母学校”制作“家庭情绪管理指南”,张贴于情绪角旁,供家长参考如何在家帮助幼儿疏导情绪。
在班级设置“分享驿站”,鼓励幼儿自主交换玩具、书籍;“七彩家园新父母学校”发起“家庭分享日”倡议,指导家长每周设定固定时间,让幼儿与家人分享幼儿园趣事或玩具,延伸合作意识培养。
(三)以“七彩家园新父母学校”为核心,强化家园共育协同
1.构建“七彩分层课程体系”
根据家长需求与幼儿年龄,设置“七色”主题课程,每学期开展多次系统培训:
红色感恩课:聚焦亲子情感联结,如“如何回应幼儿的情感需求”“一日生活中的感恩教育”;
橙色规则课:侧重家庭规则建立,如“3-6岁幼儿规则意识培养技巧”“应对幼儿叛逆行为的沟通方法”;
黄色安全课:结合德育渗透安全习惯,如“家庭文明礼仪与安全行为养成”“户外亲子活动安全注意事项”;
绿色环保课:强化责任与环保教育,如“家庭垃圾分类实践指南”“亲子环保手工创意”;
青色合作课:培养幼儿合作能力,如“亲子游戏中的合作意识培养”“如何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
蓝色习惯课:聚焦生活习惯养成,如“幼儿自主进餐与穿衣的家庭指导”“规律作息与品德养成的关联”;
紫色文化课:融入文化德育,如“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亲子共读技巧”“节气民俗中的德育渗透”。
2.打造“七彩亲子实践活动”
“七彩成长营”月度活动:各班级每学期围绕1种颜色主题开展亲子实践,如“绿色环保营”:亲子社区垃圾清理、“青色合作营”:亲子趣味运动会合作项目;
“七彩家长沙龙”季度活动:每季度邀请3-5位优秀家长分享“家庭德育案例”,如“如何通过日常小事培养幼儿分享习惯”“亲子共读中的品德引导技巧”,形成家长间的经验互鉴;
“七彩线上打卡”日常活动:通过班级群,发起“礼貌用语打卡”“光盘行动打卡”“亲子共读打卡”等活动,家长上传照片或视频,教师定期点评与指导,强化日常德育渗透。
3.完善“七彩家园沟通机制”
建立“七彩德育成长档案”:在原有幼儿档案基础上,增加“家长反馈栏”与“亲子活动记录页”,教师每周记录幼儿在园品德表现,家长同步记录家庭德育实践,实现家园德育过程可视化;
开设“七彩线上咨询日”:每月1次邀请本园德育工作骨干教师或园外德育专家,通过问卷星问题收集、面对面交流等途径为家长解答“家庭德育困惑”,如“幼儿争抢玩具如何引导”“家长言行对幼儿品德的影响”;
组织“七彩家长开放日”:每学期开展2次园内亲子活动,邀请家长观摩“七彩主题德育活动”,并通过“七彩反馈表”收集家长对活动设计、德育效果的建议,持续优化工作。
(四)完善师资培训与评价
1.分层培训体系
基础培训:每月1次集中学习,内容包括学习《启东市幼儿园德育工作手册》等文本、学习班主任大赛中优秀的育儿故事与带班方略,逐步确立“七彩家园新父母学校”课程设计与组织方法;
专项提升:开展“德育+新父母学校”工作坊,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家长德育咨询解答”“亲子活动指导场景”,提升教师家园沟通与活动指导能力;
实践研修:组织教师参观姐妹园或其他学段的先进成果,参与“区域教联体建设评比”,提炼“七彩家园新父母学校”特色经验。
2.科学评价机制
幼儿评价:采用“幼儿自评、同伴与教师互评、家长与社会人士评价”等多元方式,从“文明礼仪”“规则意识”“合作能力”等多个维度进行阶段性评估;
教师评价:将“七彩家园新父母学校”课程设计质量、亲子活动组织效果、家长满意度纳入考核,增设“七彩家园优秀指导教师”奖项;
园所评价:对照《启东市幼儿园德育工作手册》与《启东市慕卿幼儿园七彩家园新父母学校建设标准》,定期开展自查,形成“评估-反馈-改进”的闭环。
四、实施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园长任组长,分管德育工作的副园长具体负责,各班班主任、家长代表为核心成员,明确职责分工。
资源保障: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新父母学校”课程研发、专家邀请、亲子活动物资、奖励物资;扩充“德育资源库”,实现教师与家长的资源共享。
安全保障:所有“七彩家园新父母学校”户外活动需提前制定安全预案,配备医护人员与家长志愿者,确保幼儿人身安全;活动前对场地、器材进行安全检查,同时通过“新父母学校”向家长宣讲安全注意事项,签订安全承诺书。
月度工作安排
9月: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启动“新父母学校”秋季学期课程,开展“爱的初体验”主题活动、“红色感恩课”第一课等;
10月:教师德育基础培训、小班“生活自理能力大赛”、开展“橙色规则课”专题讲座、重阳亲子敬老志愿活动”等;
11月:全园家长开放日、中班“班级公约”共创观摩活动、全园组织“七彩家长沙龙”等;
12月:组建“大班亲子志愿队”开展社区服务、幼儿德育成长档案交流评估、
“新父母学校”年度家长满意度调查等;
1月:亲子元旦游园会、七彩线下咨询日、教师育人故事分享、总结本学期德育工作等。
下一学期的计划根据本学期德育工作开展情况再做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