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德育工作大会精神 | 汇龙小学:蓝图领航启新程,深耕厚植育新苗
发布时间:2025/08/11 10:44:27 浏览次数: 字体:[ ]

启东市德育工作大会为全市德育工作绘制了清晰的蓝图。作为基层小学,我们深感重任在肩,同时对下阶段学校德育工作的突破方向有了更明确的思考。现结合会议精神与我校实际,从“认知深化”“体系重构”“机制创新”三方面汇报参会心得及学校德育工作新举措。

一、深化认知:以“三重定位”锚定德育工作方向

少年儿童正处于价值观萌芽期,德育需从“知识灌输”转向“情感浸润”。学校将立足以下定位推进工作:

1.儿童立场:以“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为原则,设计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德育活动,用“童谣长廊”传递规则意识、培养行为习惯;用“党史墙”滋养孩子心灵、树立精神丰碑;用“七彩楼道”展示儿童个性、引领五育并举。

2.文化浸润:立足启东本土文化资源,开发并运用“沙地文化”“龙文化”等校本课程,让德育与学校地域文化共生,传承文化力量,根植家国情怀。

3.未来视角:对接“核心素养”要求,将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等能力融入德育目标,优化、完善“小龙人”成长目标,并在德育活动中落地落实,为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奠基。

二、精准施策:以“三大工程”构建德育工作体系

(一)教师赋能工程:从“单兵突进”到“团队作战”

1.班主任成长计划:以学校少先队辅导员杨杰老师领衔的“南通市杨杰名辅导员工作室”为平台,开展“班级管理微课题研究”,每月围绕一个德育重点进行案例研讨。

2.全员德育机制: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教师全员参与、覆盖全体学生,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业、思想、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的情况,每一位导师既是学生学业上的辅导者、更是思想上的引领者、生活上的关爱者和心理上的疏导者,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课程优化工程:从“零散活动”到“系统课程”

1.基础课程:完善《“小龙人”养成记》,围绕“个人自理”“家务劳动”“校园服务”三个方面,将“学会穿戴”“讲究卫生”等十项行为习惯细化为可观测指标,实施“21天习惯养成打卡”。

2.主题课程:开发“四季德育”校本课程——春季“劳动实践”、夏季“志愿服务”、秋季“红色研学”、冬季“传统文化”,让德育融入生活实践。

3.特色课程:联合家长资源开展“智慧家长进课堂”活动。家长们带着各自的专业知识和独特经历,从各行各业的“幕后”走向孩子求知若渴的课堂“台前”,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通往多元世界的窗户,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网络。

(三)评价创新工程:从“结果判定”到“成长记录”

1.学生端:设计“启东市汇龙小学‘小龙人’发展评价量表”,围绕富有“小龙人”特质的“小龙人”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制定“一、二、三级指标”,针对具体的指标内容,采用“星级评定”即: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老师评价的方式进行反馈。

2.教师端:将德育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设立“德育创新奖”,表彰在班级管理、家校沟通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

三、创新机制:以“三项行动”激发德育工作动能

1.德育教研行动:打造“研究型”团队

以“汇馨教师成长营”为依托,每学期开展“德育案例评选”“德育金点子分享会”,鼓励教师将实践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

2.家校共育行动:构建“成长共同体”

建立“二级家委会制度”——班级家委会参与班级德育活动开展、校级家委会监督德育项目实施,让家长从“旁观者”变为“合伙人”,将社会资源变成课程现场,实现家校共育“知行合一”。

3.心理护航行动:守护“向阳生长”

充分发挥学生成长指导中心的职能作用,开设“知心姐姐信箱”;持续开通“525成长热线”;开设“阳光委员培训”“心理团辅课”;对特殊学生建立“一生一档”跟踪帮扶机制。学校管理组开展“心育工作”谈心谈话,全面了解问题学生状况,进行心理干预。

德育工作既是“国之大者”,也是“校之重者”,更是“心之暖者”。作为小学德育工作者,我们既要仰望星空,以高站位谋划育人蓝图;更要脚踏实地,用微创新浇灌生命成长。下阶段,学校将以“三重定位”为方向,以“三大工程”为抓手,以“三项行动”为保障,努力构建“有根有魂、有滋有味、有情有义”的小学德育新生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德育的阳光下向阳而生、逐光而行!